• 财务表现:收入547.77亿港元,同比增长20.4%;毛利83.66亿港元,增长16.0%;归母净利润10.90亿港元,大涨67.8% • 业务进展:TCL TV全球出货量1,346万台,增长7.6%,Mini LED TV出货量激增176.1%至137万台,位居全球首位 • 盈利能力:整体费用率下降1.0个百分点至11.5%,除税前利润14.21亿港元,增长61.1% • 财务状况: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14.42亿港元,增长30.4%;净额资本负债比率维持0.0% • 发展战略:深化"中高端+全球化"双轮驱动,加大Mini LED、AI等前沿技术投入 • 未来关注:光伏业务规模翻倍增长,AR/XR智能眼镜、陪伴机器人等创新业务快速发展
TCL电子交出了一份颇为亮眼的中期业绩,但这份成绩单背后的逻辑变化更值得投资者关注。收入规模突破547亿港元大关,同比增长20.4%,这样的增长幅度在当前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下确实不易。
核心业务:结构优化推动质量增长显示业务依然是TCL电子的基本盘,收入334.19亿港元,增长10.9%。更重要的是产品结构的显著改善——TCL TV全球出货平均尺寸同比增加1.5英寸至53.4英寸,中高端产品量子点TV和Mini LED TV出货量分别暴增73.7%和176.1%。
这里有个值得深思的数据:Mini LED TV全球出货量市占率同比提升4.1个百分点至28.7%,稳居全球首位。在一个相对成熟的TV市场中,TCL能够在高端细分赛道取得如此明显的领先优势,说明其技术路线选择和市场策略执行都相当到位。
从地域分布看,国际市场表现更为强劲。国际市场TV收入196.32亿港元,同比增长11.8%,而中国市场收入87.20亿港元,仅增长4.4%。这种差异反映出全球化布局的战略价值,也暴露了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。
意外亮点:光伏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最大的惊喜来自光伏业务——收入111.36亿港元,同比暴增111.3%,毛利10.73亿港元,增长98.5%。这个增长幅度即使在新能源行业也算是相当突出。
TCL选择了"相对轻资产"模式,累计签约农户近28万户,累计经销商渠道超2,380家。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快速扩张和风险控制,但同时也意味着对渠道和合作伙伴的依赖度较高。随着国内光伏市场竞争加剧,能否维持这种高增长态势值得观察。
盈利能力:规模效应显现公司整体费用率的改善令人印象深刻——销售及分销支出和行政支出合计费用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.0个百分点至11.5%。这在收入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实现,说明公司的精益管理和数字化转型确实产生了实质效果。
除税前利润14.21亿港元,同比增长61.1%,这个增幅远超收入增长,体现了良好的运营杠杆效应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毛利率15.3%,同比下降0.6个百分点,主要受低毛利率的光伏业务占比提升影响。
战略布局:AI时代的提前卡位TCL在AI和新兴技术领域的布局值得关注。研发费用11.54亿港元,同比增长5.6%,持续加大在Mini LED、量子点和AI领域的投入。
全球首款分体式智能家居陪伴机器人TCL AiMe的发布,以及AR/XR眼镜产品矩阵的完善,都显示出公司对未来技术趋势的前瞻布局。雷鳥眼镜在2025年618购物节期间斩获线上销量市占第一,证明了产品的市场接受度。
隐忧与挑战尽管业绩亮眼,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:
现金流结构值得深究。虽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长30.4%至114.42亿港元,但这主要来自于业务规模扩张,特别是光伏业务的快速增长。需要观察这种增长的可持续性。
地缘政治风险依然存在。公司明确提及"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多变"对全球经营的挑战,在全球供应链布局上需要更加谨慎。
竞争加剧压力。无论是TV业务还是光伏业务,都面临激烈竞争。公司能否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保持盈利能力的稳定,是个考验。
投资逻辑与预期差TCL电子当前的核心投资逻辑在于:通过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,在成熟的TV市场中获得超额收益,同时借助光伏等新业务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。
预期差主要体现在光伏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上。市场此前更多关注其TV业务的全球化进程,光伏业务的超预期表现为公司估值提供了新的支撑点。
不过,投资者需要理性看待这种增长的可持续性。光伏行业的周期性特征和政策敏感性都不容忽视,TCL需要在追求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和风险控制。
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正规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