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从有了天文望远镜以来,科学家对宇宙深空的观测就从未停止过,时间久了,免不了会发现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,比如说在巨蛇座方向,距离我们大约5000光年的位置上,科学家就发现了一片诡异的“红方块星云”。
这片星云被编号为“MWC 922”,观测数据表明,它的主体结构呈现为一种规则的方形轮廓,其边长大约有0.4光年,中心区域有一个明亮的核心区域,从那里向外扩展出红色的光芒。
图片
更诡异的是,在这片星云之中,还分布着一系列清晰且笔直的横向条纹,如果仔细观察,你还会发现从核心向外发射的一道道辐射状条纹。
科学家表示,“MWC 922”的边缘直得就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,如果沿着对角线对折,其左右两边基本上可以完全重合,而这种高度对称的星云,我们此前从未见过。
由于“MWC 922”的这种“造型”,看上去不像是自然形成的,相比之下,它更像是某种计算机生成的规则图形,因此就有人提出猜测称,这会不会是宇宙出bug了呢?
实际上,这样的观点其实是基于虚拟宇宙论提出的,简单来讲,该理论认为,我们所处的宇宙可能是一个计算机模拟,在此假设成立的情况下,我们所观测到的一些奇怪的现象,比如宇宙的像素化特征、物理常数的精确调控,量子叠加态、量子纠缠、光速极限……等等,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。
图片
可以想象的是,如果宇宙真是计算机模拟的,那这个程序必定极为复杂,运行时间久了,出点bug也不是不可能。当然,这只能说是一种猜测,那么,如果从自然形成的角度来看,这片诡异的“红方块星云”,又应该如何解释呢?
对此,科学家们给出了多种假说,其中认同度相对较高的一种观点认为,“MWC 922”应该是一种“双极星云”,其结构由两个从中心向相反方向延伸的、对称的圆锥体构成,整体形状类似于一个沙漏。
由于我们正好位于这个“沙漏”的赤道平面上(即从其正侧方进行观测),在此视角下,两个圆锥体的轮廓便构成了我们所见的“红方块星云”——它其实是三维空间结构在一个特定观测视角下的二维投影。
科学家推测,“MWC 922”的核心区域,应该有一颗正处于演化晚期阶段的红巨星(这就解释它的颜色为什么是红色),在此阶段,它会经历剧烈的质量损失过程,将其外层物质抛射到周围的星际空间中。
图片
根据光谱分析,在“MWC 922”的赤道平面,应该存在一个密度相对较高的盘状结构(如上图所示),这被称为“环星盘”,它阻碍了恒星风在赤道方向上的膨胀,迫使高能的恒星物质只能沿着阻力最小的、垂直于盘面的极轴方向高速喷发,形成两股方向相反的极向喷流,从而雕塑出了类似“沙漏”的形状。
在此过程中,由于其所处的周围环境异常“平静”,几乎没有受到外部的扰动,这就使得其结构得以在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稳定演化,进而表现出了其近乎完美的对称性。
至于星云中的横向条纹,目前认同度相对较高的解释是:它们是一种巨大的“投影效应”造成的。根据这种观点,光源是中心恒星,被照亮的“幕布”是双极星云的两个巨大锥体,而投下阴影的物体,则是“环星盘”最内侧的区域。
图片
其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,“环星盘”最内侧的区域,可能存在着因某种不稳定性而产生的“涟漪”,当中心恒星的光线穿过这个凹凸不平的区域时,凸起的部分会遮挡一部分光线,从而在远处巨大的星云“幕布”上投下规则的阴影。
由于这些“涟漪”是周期性出现的,因此就形成了规则的横向条纹,同样的道理,那些径向的辐射状条纹,则可以归因于其更精细的、沿径向分布的结构所投下的阴影。
当然了,这也只能说是合理的推测,实际情况是否真是这样,目前还没有确定的答案。期待在未来的研究中,科学家能有更多的发现,进而解开其中的奥秘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正规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