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的北京下午三点,别去国贸CBD看西装革履的精英,要去望京SOHO楼下的星巴克。38块一杯的美式咖啡旁,摆着清一色的MacBook Pro,屏幕上不是IPO路演PPT,而是“BOSS直聘”的简历编辑页。曾经指点江山的互联网总监们,现在正压低声音对着电话说:“王总,我对AIGC特别有研究,咱们可以一起赋能传统行业……”对面沉默三秒,传来忙音——这套两年前能换年薪百万的话术,现在连杯免费续杯的资格都换不来。
这群人脸上写着同一个词:中年失业者。他们曾是大厂的“X总”“X老师”,是PPT里“从0到1”的功臣,是朋友圈晒办公室夜景的“人生赢家”。现在呢?他们是咖啡馆的“钉子户”,是网约车后座的“沉默乘客”,是超市里盯着打折标签犹豫的“家庭支柱”。风停了,猪掉下来了,他们才发现自己不是鹰,连猪都算不上,顶多是风口里的一泡屁——风吹时有点存在感,风停了,连味儿都留不下。
一、从“X总”到“滴滴司机”:被戳破的精英幻象
去年冬天,我在滴滴上遇到个“同行”。大哥戴着鸭舌帽,方向盘握得死紧,车里飘着一股廉价烟味。路过西二旗地铁站时,他突然说:“三年前我在那边的网易大厦上班,管着两百多号人。”我瞥了眼他手机支架上的屏保——曾经的他穿着定制西装,站在发布会舞台中央,背景板写着“年度最佳产品总监”。
“现在呢?”我问。他猛吸一口烟:“现在?现在怕被以前的下属认出来,帽子不敢摘。”
这不是个例。打开脉脉,#35岁被裁后我开了网约车#的话题下有3.2万条分享;刷抖音,“前大厂总监摆摊卖烤肠”的视频点赞破百万;就连小区业主群里,都能看到“前某金融公司VP,承接儿童数学辅导”的广告。这群人有个共同点:把平台的光环当成了自己的光环,把时代的红利当成了自己的能力。
就像我那个前同事老周。他曾是某教育大厂的“增长黑客”,靠着一波流量红利把用户量从0做到1亿,年薪80万+期权。他总说:“我这套方法论,放哪个行业都能成!”结果呢?去年“双减”政策一下,公司暴雷,他拿着BP跑了50家投资机构,张口闭口“私域流量”“用户心智”,投资人听得直打哈欠:“周总,现在菜市场大妈都知道私域流量了,你这方法论,过时了。”
更扎心的是,他们连放下身段的勇气都没有。我见过一个前游戏公司VP,宁愿在家啃老半年,也不肯去应聘月薪2万的岗位——“我以前手下的实习生现在都拿3万,让我去给他当下属?丢不起这个人!”结果呢?房贷断供,老婆带着孩子回了娘家,他这才扛着行李箱去了深圳,在一家小公司做“战略顾问”——说白了,就是给老板写PPT的。
二、被“成功学”洗脑的代价:我们都活成了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”
这群中年失业者,大多是“成功学”的受害者。他们信奉“爱拼才会赢”,迷信“风口上猪都能飞”,把“年薪百万”“财务自由”当成人生唯一KPI。为了升职,他们996、007,把身体熬垮;为了买房,他们掏空六个钱包,背上30年房贷;为了“阶层跃升”,他们逼着孩子学奥数、弹钢琴,周末赶五个补习班。
可他们忘了,时代的电梯一旦停了,爬楼梯的能力比什么都重要。
我表哥就是典型。他2015年加入某共享单车公司,赶上风口,三年升总监,年薪60万。当时他拍着胸脯跟我妈说:“阿姨您放心,我这工作铁得很,以后给您换套大别墅!”结果呢?2018年公司裁员,他拿着N+1赔偿款,又跟风投了P2P,血本无归。现在他在老家开网约车,每天跑12个小时,腰间盘突出得站不直,却不敢跟家里说——怕被亲戚笑话“在北京混不下去了”。
更讽刺的是,他们曾经鄙视的“稳定”,现在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。我邻居张姐,十年前在国企当会计,月薪5000,被前同事嘲笑“没追求”。现在呢?前同事们要么被裁,要么降薪,只有张姐还拿着稳定的工资,每天下班买菜做饭,周末带孩子逛公园。“以前觉得她活得窝囊,现在才明白,她那叫人间清醒。”一个失业的前互联网高管跟我感慨。
三、从“星辰大海”到“柴米油盐”:中年人的尊严,是钱给的
上个月同学聚会,聊到“最近过得怎么样”,曾经最跳脱的小李突然红了眼眶。他以前是某大厂的“旅行博主”,每年公费飞十几个国家,朋友圈晒的都是跳伞、潜水、米其林餐厅。现在呢?他在朋友圈卖保险,文案写得比PPT还煽情:“给家人一份保障,就是给未来一份安心。”
“你知道最难受的是什么吗?”他喝光杯里的啤酒,“是我女儿问我‘爸爸,我们什么时候再去迪士尼’,我只能说‘爸爸最近忙,下次吧’。”
中年人的崩溃,从不缺钱开始。房贷、车贷、孩子的学费、父母的医药费……每一笔都像座大山,压得人喘不过气。我见过一个前投行VP,为了省5块钱停车费,在商场停车场绕了三圈;见过一个前品牌总监,在超市里为了一包打折的尿不湿跟收银员吵架;还见过一个前创业公司CEO,在医院走廊里啃冷馒头,因为父亲的手术费还差5万。
他们不是不想“追寻星辰大海”,是“柴米油盐”已经耗尽了所有力气。
四、风停了,我们该如何活下去?
前几天刷到条朋友圈,是那个开滴滴的前总监发的:“今天拉了个老领导,他没认出我。下车时他说‘师傅,谢谢你,开得挺稳’。我突然觉得,能把车开好,把家人照顾好,也挺牛逼的。”
下面有个评论:“以前觉得成功是年薪百万,现在觉得成功是晚上能睡个好觉。”
是啊,我们都被“成功学”骗了。成功不是当总监、当VP,不是住大house、开豪车,而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,依然有勇气活下去。
你可以去开网约车,但别忘了给乘客递瓶水;你可以去摆摊卖烤肠,但别忘了给孩子做早餐;你可以去送外卖,但别忘了给父母打个电话。生活不会因为你曾经是“X总”就对你特殊照顾,但也不会因为你现在是“普通人”就对你关上大门。
五、写在最后:给所有“风中的屁”们
2025年,我们或许都会经历失业、降薪、迷茫。但请记住:你不是风口里的屁,你是你自己。你是孩子的父亲,是妻子的丈夫,是父母的骄傲,是那个在深夜里偷偷抹眼泪,第二天依然爬起来上班的普通人。
别再纠结自己是不是鹰,能不能飞。先学会走路,学会吃饭,学会在平凡的日子里给自己找点乐子。毕竟,能把房贷还上,能给孩子买新玩具,能陪父母吃顿饭,就已经赢过很多人了。
最后,送大家一句我开滴滴时悟出来的道理:方向盘握在自己手里,比什么都强。
正规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