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太平天国历史中,陈玉成与石达开谁是军事的中流砥柱,谁更配以“战神”之誉,众说纷纭,各执一词。然而,若以义气与担当为标准,陈玉成似乎更胜一筹。他敢于为朋友两肋插刀,黄州之战便是这一品质的最佳体现。
太平天国之役历经十四载,黄州之战或许未曾跻身千古流传的著名战事,其影响力却波及深远。这场交锋,不仅是一场太平军与湘军的激烈对抗,更是陈玉成与石达开之间一场技艺精湛的较量。
1856年9月,天京事变突然而至,不久之后,1857年5月,石达开亦弃天京而去。这一连串的重创,使得太平天国的气势顿失,不仅损兵数万,上帝教的信仰亦受到严重挫败。与此同时,清军乘机反扑,局势愈发危急。
近期,太平军内部矛盾激化,诸侯王们纷纷从各地征召兵力,展开军事部署。与此同时,清军亦全面展开反击。在和春、张国梁的率领下,清军从丹阳发兵,直指镇江,吴如孝部不得不撤退。清军趁机重新整顿江南大营,持续对天京实施围攻,局势由此变得更加紧张。
江西的战事显得异常艰难,太平军兵力薄弱,缺乏水师支持,不幸被清军重重包围于赣江西侧的吉安、临江、瑞州等战略要地,处境岌岌可危。在赣江的东岸,太平军与湘军仍在激烈争夺地盘,战局呈现出一片混乱之状。
在安徽一隅,陈玉成与李秀成携手力挽狂澜,成功抵御了清军的进攻,赢得了桐城之战的辉煌胜利,更一举击溃了张乐行所率领的捻军六万大军,使得太平天国的士气有所回升。然而,安徽的战局依然变幻莫测,湘军的东征使得局势愈发紧张,风云变幻之中,形势不容乐观。
在湖北战局中,韦俊果断放弃武昌,以保全主力,撤退至皖南与赣北地区。此举使得胡林翼、李续宾所率的湘军主力得以趁势反击,一路攻至九江与湖口,将太平军牢牢困锁于长江中上游的关键战略要地。
为应对清军的反击,太平军势必要寻求对策。李秀成尽管能力有限,但他主要精力集中在保卫天京,确保粮草输送无阻,对于打击清军,他难以独自肩负重任。要破解这番战略的僵局,非得寻觅一计拼命之策,或是有胆识之人挺身而出不可。
石达开与陈玉成均擅长统率大军,战斗力卓越,经验亦颇为丰富。胡林翼在指挥军团围攻九江之际,亦分兵鄂东地区,意图经黄州突破而入安徽,旨在遏制皖北太平军援救九江之行动。
清军发起了一场全面的反攻,东线与西线同时爆发战事。若不能击退他们的猛烈攻势,太平天国的命运恐怕难以保全,甚至面临覆灭的危险。自天京事变以来,天国已遭受重大损失,剩余的精锐兵力所剩无几。为了维持局势,唯有奋力抵御清军的进攻,争取宝贵时间以恢复元气。
胡林翼,被誉为清朝中兴的领军人物,在其担任湖北巡抚期间,曾国藩尚处事业起步阶段。李续宾,湘军中的翘楚,勇猛善战,声名远播。鲍超,湘军中的野战高手,战场之上,战术高超。多隆阿,湘军骑兵的名将,骑战技艺精湛。王国才,胡林翼的得力助手,炮兵领域的专家,战斗经验丰富,屡立战功。
彭玉麟与杨载福所率领的湘军水师,牢牢把握着长江航道的命脉。对太平天国而言,这支水师构成了沉重的压力,江防据点多被围困。实则并非真不敌对手,实乃我军士兵已筋疲力尽,耗尽心力,难以再继续支撑。
清军声势浩大,唯有石达开与陈玉成能与之抗衡。然而,这两位英雄亦非等闲之辈,各自胸有成竹,暗中较量,各怀心机。
石达开自天京离去后,便四处张贴告示,广召天下兵马共襄盛举。此刻,他驻足安庆,大江南北的太平军大多隶属于翼王麾下,因此众多将士纷纷愿意归附于他。
石达开声名远播,太平军众多将领皆集结于翼王麾下。若他领军东征湖北或九江,对胡林翼所部发起突袭,胜算颇高。尤其是湖北之地,乃湘军之根基所在,胡林翼自需分外小心应对。
此刻,石达开正驻扎于安庆,静候太平军的归附,以期便于他夺取江山。九江守将林启荣,那位昔日助石达开赢得九江、湖口两大战役的勇猛将领,曾两次向他发出求援,却均遭到婉拒。
在湖北、九江等地,石达开对之不甚关心,唯有那位义薄云天的陈玉成,方才愿意加以照料。
陈玉成,广西藤县人士,自幼英勇,14岁便投身太平军,勇猛善战的名声迅速传扬。及至16岁,他率领敢死队攻克武昌,其英勇事迹更是深得秀清的赏识,因而连升三级,荣膺三十检点的职务。
在十七岁那年,我亲自率军征战,成功夺取了鄂西北之地,更将西安的将军扎拉芬斩于马下。这位西安将军,身份尊贵,乃是八旗驻防的首席长官,其地位相当于总督、巡抚等封疆大吏,在上奏时名字更是位列前茅。
迈入十八岁之际,陈玉成毅然孤身奋战,勇闯镇江,成功击溃了围困城池的敌军。随后,他再接再厉,攻克九华山,一举摧毁了清军在该地设立的百二十座营垒,斩杀了江苏巡抚吉尔杭阿,声名在江南大地传为佳话。
那年十九岁的陈玉成,经历了天京事变,目睹了其上司秦日纲的陨命,并在东征江浙的战役中身受重伤。尽管面临兵力匮乏和资金短缺的双重困境,他仍毅然决然地选择挥师进攻黄州。
胡林翼挥师东进,黄州遂成为湘军战略推进的关键据点,持续对太平天国在安徽的势力形成威胁。湘军意图乘胜南下,展开新的攻势,陈玉成遂决意采取主动,意图先发制人,挫败湘军的进攻势头,迫使胡林翼暂缓东征的步伐。
石达开倡议各地军队追随其步伐,那么陈玉成又是如何招募士兵的呢?据李秀成所述,当地聚集了许多流离失所的难民和饥民,而陈玉成正是依靠这批人马累积了显著战功。
陈玉成麾下的核心力量,主要由石达开遗留的“靖难军团”构成,然而其精英成员并不众多,大致仅有四千余人。这支“靖难军团”源于1856年石达开的创设,其初衷是为对抗韦昌辉而设。
“靖难军团”的起源可追溯至湖北的西征之师,该军此后在鲁港遭遇了李续宾与蒋益澧的挫败。湖广总督官文曾如此评价道:“贼寇中精锐不过四千之数,且伴随两万饥民,此辈战斗力殊不足观。”
陈玉成所统领的“靖难军团”,无一不是出自石达开昔日的麾下。鉴于不愿与石达开单独交锋,又忧虑“靖难军团”可能离散,陈玉成便决意带领这支队伍一同进击黄州。
仅凭“靖难军团”,陈玉成显然难以匹敌胡林翼。于是,他决意广召部众。历经数年战火,安徽地区民生凋敝,流离失所者众多,饥荒肆虐于各处。陈玉成趁机在当地招募士兵,挥师杀向黄州。
胡林翼未曾料想陈玉成竟会主动发起攻势,毕竟太平军伤势颇重,防御已显吃力,更遑论发起进攻。此次,陈玉成令湘军领略了真刀真枪的交锋,野外追击、沿途拼杀,太平军均能游刃有余地应对湘军的挑战。
陈玉成巧妙地将部队分为三路,亲自率领中路军队直取黄州。湘军将领王国才一时轻敌,匆忙出击,不幸落入陈玉成的伏击之中。太平军趁势发动猛攻,击杀两千余人,王国才亦在激战中英勇牺牲。
王国已逝,胡林翼无奈只得命鲍超与多隆阿等年轻将领镇守前线,并急书江宁将军都兴阿,催其火速赶赴黄州参与会战。鲍超、多隆阿虽有过人之处,然陈玉成更为卓越,接连攻克二十余座营垒,我军防线岌岌可危,濒临破裂之境。
陈玉成率领的新兵,竟展现出如此凌厉的攻势,令胡林翼心头一紧。鲍超与多隆阿均未能阻挡陈玉成的势头,然而,太平军缺乏水师支援,后勤补给亦难以跟上,陈玉成若想持续发起攻势,实非易事。
胡林翼迅速抽回手,即刻着手加强水师力量,对太平军的后勤补给线发动突袭,以支援陆军的作战。与此同时,李续宾亦从九江城下撤军,率领湘军精锐加入战斗行列,共同对陈玉成形成合围之势。
多隆阿与鲍超紧咬不放,以猛烈火力占据优势,将太平军阻挡在亿生寺与童司簰一线,进而形成了一场僵持的战局。陈玉成亦亲临前线指挥,一边应对多隆阿与鲍超的攻势,一边调遣兵力以阻截李续宾的援军。
黄州之战历时三月,双方均未分出胜负。然而,太平天国军中涌现新动向,石达开率领充沛兵力离安庆而东进赣地,致使安庆城守备空虚。
石达开并未选择向湖北进发,而陈玉成所掌握的兵力亦不足以突破湘军的坚固防线。太平军攻克湘军阵地后再进攻武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况且,陈玉成此前进攻黄州,其目的在于阻止湘军东进,并无意图进攻武昌。毕竟,太平军目前尚不具备那样的实力。
安庆之地,民众已尽数离散,陈玉成亦需回返以充实兵源。湘军亦遭受重大损失,短期内绝无可能再度攻克安徽,故此他决定撤退。公元1857年八月,石达开一旦撤离安庆,陈玉成亦自黄州撤军。
陈玉成撤退之际,多隆阿与鲍超乘胜追击,接连攻陷太平军四十余座营垒,宣称已歼灭精锐部队五千余人。李续宜亦攻克童司簰之要塞,确保了粮道畅通,并宣称敌方伤亡人数达数万之众。
湘军究竟是否强大,曾国藩以行动作答。在1861年赤岗岭一役胜利之后,他直言不讳地表示:“此役我们确实击毙了百余敌军,叛乱之焰已被扑灭,无法再兴风作浪。之前的那些所谓攻破城池、大获全胜,实际上并未真正对敌军造成实质性杀伤。”
也就是说,湘军的战功被过分渲染了,太平军的精英力量实际上并未遭受重大损失。即便是遭遇了数万人的军队败绩,这些敌军往往并非自愿参战,大多是被迫加入的武装力量,或是因饥饿而丧命的难民、逃荒者,他们的战斗能力有限,并非真正的战斗实力。
倘若陈玉成真已元气大伤,便不至于急于进攻皖北,亦不至于再与袁甲三正面交锋。自1858年黄州之战落幕将近一年之后,陈玉成成功击溃江北大营,随即挥师突袭庐州三河,一举歼灭了李续宾所率之八千精锐军团,从而将湘军最为精锐的部队悉数消磨。
在黄州一役中,陈玉成固然未能突破湘军的坚固防线,而湘军亦未敢贸然深入安徽,这些事实俱为不争之谈。然而,与此同时,陈玉成通过不懈的战斗磨砺,确实打造了一支精锐之师。胡林翼直言不讳地评价道,那群叛军之中,唯有“四眼狗”堪为一敌,其余者皆不足为惧。
曾国藩曾言,自汉唐以降,未见有如此凶猛之贼。观石达开之所作所为,实难与那狗逆相提并论。在他眼中,石达开之用兵之术,不及陈玉成,而论及义气,亦逊色于陈玉成。
在黄州一役中,陈玉成与石达开选择了不同的战略路径。陈玉成更偏重于义气,他主动发起对黄州的攻势,与胡林翼展开激烈的较量。此举无形中缓解了下林启荣的战局压力。
为争取更多时间巩固陈玉成的安庆防线,林启荣坚定地坚守九江要塞,坚决拒绝撤退,全力抵抗。正是因此,陈玉成得以调兵遣将,发动浦口战役,最终击败了江北大营。
1858年五月,李续宾成功夺取九江,随后返回湖北,进行休养生息并补充兵员。与此同时,陈玉成率领的部队在东线与西线之间频繁辗转,战事连绵,导致士兵们疲惫不堪。至十月,湘军开始向东推进,李续宾被派遣进攻庐州,而陈玉成则正忙于应对浦口的战事。
陈玉成在浦口的战役告一段落之后,李续宾已在三河镇将吴定规击败,并稍作休整。黄州之战使得李续宾信心倍增,他自认为陈玉成不过如此,遂摒弃了固守堡垒的策略,转而采取攻势,然而终被陈玉成所击败。
正规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